dragonraja 发表于 2024-03-22 15:30:19

原创(D)Natural Way of Corydoras 鼠鱼自然之道之二

本帖最后由 dragonraja 于 2024-3-22 15:47 编辑

Natural Way of Corydoras鼠鱼自然之道Danny Chen——深度剖析鼠鱼,带各位了解鼠鱼的不知道的秘密!二. 鼠鱼自然之道之鼠沙
因为原文触发敏感词无法编辑,只能重新发帖了。上文说了鼠鱼的温度,我们接着谈谈鼠沙。“鼠鱼有沙子才幸福”,已经成为鼠鱼新人听到的第一句忠告了,没换过几种沙子都不算真正的养鼠人。纠结于鼠沙,已经成为了鼠鱼人的痛点。本文从底层逻辑去解释鼠沙,带你了解不知道的的鼠鱼趣闻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部分细腻的原生地的天然河砂。一.鼠沙能影响发色吗?想解释清楚鼠沙对发色的到底有没有作用,先了解下鼠鱼的发色及其意义。1.鼠鱼的花纹和编号:鼠鱼的颜色和特征花纹不光是伪装还是为了种群识别。比如生活在黑水河的红头家鼠,生活在多水草环境的潘鼠。最初探险家和分类学者,根据鼠鱼的体型和花纹进行了分类。比如1993 年德国水族馆杂志 DATZ 的主编汉斯·格奥尔格·埃弗斯(Hans GeorgEvers) 提出了C编号系统。
CW09绿线绿绿线型和CW10金线型
2.鼠鱼发色原理: 野生鼠鱼的食谱较为丰富,有各种蠕虫,甲壳类幼虫,浮游微生物等,鼠鱼能从中获取均衡的蛋白质、氨基酸、活性酶、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素。而影响野生鱼发色的色素有天然虾青素(虾红素)、类胡萝卜素等,而这些天然色素均不能在鱼体内合成,必须来源于食物。虾青素的源头是藻类和植物,通过虾蟹贝类等吃下植物或者藻类,才能在体内合成虾青素,而其他的鱼捕食虾米再将虾青素向上转移,最终虾青素与鱼类表皮或者鱼鳞硬蛋白质(Ichthylepidin)结合,表现出了颜色鲜艳的体表。自然界的鱼就是食用了这些来源于植物的天然色素不断进化,鲜艳的颜色和旺盛的活力是鱼寻找异性繁衍下一代的标准,优秀的野生种鱼再将这些特征遗传下去。<探讨影响鼠鱼人工鱼与野生鱼品质差异的因素>.
3.网上某些增色饲料,实际上就是添加了价格低廉的人工色素。色素沉积率较低,有作用不持久增色效果不理想,过量还增加了肝肾负担。4.一个野采趣闻:许多野生鼠鱼第一次被捕获时,它们体表会呈现极其明亮的金属色。有些鱼商喜欢把鼠鱼拿在手上,拍的效果更鲜艳,如果买鱼请让他放在水里拍,只有当它们被放置在干净的水中时,才会有恢复成原先的颜色。
哥伦比亚东部巴西边境采集的C. bifasciatus双带鼠
刚采集到的C. britskii巴西巨无霸鼠
拿在手上拍照的CW080超级绿影鼠4.关于鱼商处买来的潘鼠和葛依不出花的,有鱼商说换点深色底沙就容易出花。其实并不对,从潘鼠和网鼠的血统分类就很好解释,Corydoras pantanalensis潘鼠归为血统8分支3的网鼠家族,在早期的鼠鱼分类里跟血统5的绅士家族混淆在一起。潘鼠具有公母二象性,公鱼出花是公鱼成年进入繁殖的标志。野外的鼠鱼成长期有的长达需要3-5年,而人工环境长大的的往往1-2年就可以繁殖。所以潘鼠不出花说明它还未成年或者过了产季颜色部分褪去,跟底沙颜色没太大关系。
潘塔纳尔鼠鱼(网图来自DJC)5.一个日常养鼠很常见的事实:如果你把浅色鼠放在黑色的底沙上,它们就会变暗;如果你把它们放在雨林沙或者丹尼尔红棕沙上,颜色会发黄变红;如果你把它们放在白色或浅色的首藤鼠沙,颜色会变浅。它们的身体会根据环境深浅,调节身体的颜色。
体色接近底沙结论:我认为鼠沙对鼠鱼体色深浅有一定作用,但鼠鱼的花纹发色是受到年龄,食物结构,环境,温度,鱼的紧迫状态的综合作用。所以我们不需要过于纠结哪种沙,只要颗粒圆润,大小合适约0.6-1.2mm之间,养出好状态自然会发色。国外大神也没有专注哪种颜色沙,他们甚至用便宜的儿童游戏沙,泳池沙。二.沙对鼠鱼生理作用1.有趣的“挖土机”实验鼠鱼天生适应筛选底沙中的底栖生物,它的鳃网能非常高效的过滤出寡毛类和桡足类生物。巴西一个鱼类实验室,做了一个实验,在两个同样大小的鱼缸中(10英寸=25cm缸),加入采集自野外河流沉积物,经过显微镜观察统计,其中有多种生物群落,甲壳类动物,小型昆虫幼虫,其中线虫群落大约占37%。然后在其中一个缸中加入一只3厘米的咖啡鼠,在24小时后重新比对两个鱼缸。吃掉了鱼缸沉积物中约75000条小蠕虫(> 1 mm),使得线虫总密度降低50%。(Majdi et al .(2018))。鼠鱼觅食底栖生物示意图­-Majdi et al .(2018)论文实验结论一:沙基质是鼠鱼基本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们吸入带有食物的基质,将所有不需要的物质滤出鳃,有沙的情况觅食效率更高。南美论坛有个鱼友,将丰年虾用针管打入沙子里,也是一个有趣的尝试。 结论二:基层中大于1英寸=2.5cm的底层,生物群落密度并未明显降低。是因为沙质较细,鼠鱼吻部很难深入。所以我们实际铺沙中不宜使用太细的沙,并且超过2厘米厚度,鼠鱼吻部不容易同时易造成底床板结。

2. 铺沙or裸缸?<南美鼠鱼>文中写到,鼠鱼缸当然要铺沙,不然鼠鱼看见裸露的缸底反光,看到自己的影子会受到惊吓。这也是个有意思的观点。很多人认为裸缸缸底干净对鼠鱼好,铺沙会积累鱼便残饵。那我从科学的角度,分析一下铺沙和裸缸的区别。
鼠鱼头部图鼠鱼嘴巴周围还有3对触须。虽然肉眼看起来是光滑柔软的,但是它们表面覆盖着细小的感觉管,相当于人类的味蕾。寻找食物时候不停地在缸底,沉木,食物表面摩擦。如果是鱼缸底部没有铺细沙,裸缸底容易产生细菌粘液层,这对鼠鱼胡须尖端具有腐蚀性,裸缸的鼠鱼胡须尖端较短,这对正常的鼠鱼不会有大的影响,但当免疫力较低时可能会引发其他部位感染,比如鱼鳍的白色增生。如果铺沙,鼠鱼实际上并没有在沙子上面摩擦触须,触须翻动沙使其不容易形成细菌粘液层。觅食时是大口地吸入沙粒混合物并通过鳃盖的把沙子排出来。而裸缸情况下,胡须要不停地与食物摩擦,增加了感染几率。所以无论铺沙还是裸缸,都不会影响维护频率,都需要我们掌握换水方法。
3. 融掉的胡须还能长出来吗?水质恶化鼠鱼融须的情况,在水质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可以重新长出来,但是需要很长时间,并且比原装的要短并且分叉。如下图。
融须的鼠鱼
2年后重新长出的胡须


dragonraja 发表于 2024-03-22 15:30:51

沙发自抢,用于更新

纳兰飘风 发表于 2024-03-22 15:44:00

好帖子啊,楼主快更,学习了

dragonraja 发表于 2024-03-22 15:45:17

纳兰飘风 发表于 2024-3-22 15:44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好帖子啊,楼主快更,学习了

生产队的驴都没我这么勤快,你还催?

浅塘鱼乐圈 发表于 2024-03-22 16:02:38

完整看完,感谢大佬分享知识:3EB55:

无X名 发表于 2024-03-22 16:14:47

再晚看十分钟我鼠砂就下单了;P

owenman 发表于 2024-03-22 16:20:02

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

墨染丶不忆流年 发表于 2024-03-22 16:45:52

写的真好谢谢谢谢

是一条鼠 发表于 2024-03-22 16:47:17

大佬推荐首藤还是原境白,铺1.5cm

yaofeng0574 发表于 2024-03-22 17:01:58

完整看完,感谢大佬分享知识

莫莫mo 发表于 2024-03-22 19:57:29

翻看了你的很多帖子,受益匪浅https://bbs.tropica.cn//mobcent//app/data/phiz/default/23.png

一/kf绿茶 发表于 2024-03-23 03:00:06

收藏,坐等更新。

AsasQaQ 发表于 2024-03-24 19:00:08

老哥 你用的啥饲料啊 能分享下吗?

厚道的雨夜 发表于 2024-03-24 19:06:07

说的有道理,不管用不用地沙。换水还是要勤快

阿锤. 发表于 2024-03-25 09:43:12

老师,鼠鱼需要日常做内寄检疫吗

I墨雨I 发表于 2024-03-27 12:37:52

偶然回来看看竟然还有人这么认真写指示贴,收藏了,话说离楼主还挺近,以后轻轨通了,十几分钟的事;P

水精 发表于 2024-03-27 13:40:15

知识帖帮顶~~~

皇家山的苹果 发表于 2024-03-27 18:42:08

感谢大佬分享

痞子31 发表于 2024-03-27 19:19:17

活到老学到老

小嘴河马 发表于 2024-04-01 16:31:51

我也要准备开始纠结沙子的问题了
页: [1] 2
查看完整版本: 原创(D)Natural Way of Corydoras 鼠鱼自然之道之二